包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控制经验

2019-07-30

包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控制经验

铜绿假单胞菌又名绿脓杆菌其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内毒素等致病因子是导致急性肠道疾病和皮肤炎症的完全致病菌。WHOHACCP评估明确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婴儿瓶装饮用水的危害指示菌同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还将增加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饮用水类国标GB19298-2014 GB8537-2008和中明确规定每250 mL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因其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给包装水生产企业增加许多挑战各种超标报道也频见报端一般刚出厂的产品中铜绿数较少在抽样检测中很难检出由于包装水消费周期较长且铜绿对有机营养要求较低在数十天内即可繁殖达到104 CFU/mL。在灌装前彻底杀灭铜绿是保证成品质量的唯一途径也应作为衡量消毒工艺消毒效果的重要标准

对仍以臭氧为主要消毒手段的企业来说溴酸盐和铜绿确实难以找到一个精准的平衡点在国家发布包装水溴酸盐臭氧消毒副产物控制标准后所有企业均降低了臭氧的投加浓度和接触时间而臭氧要达到相应的杀菌效果根据WTO规定臭氧处理CT值不小于1.6,CT值为臭氧浓度C和持续时间T的乘积一般要求为0.4 mg/L的臭氧溶解度值保持4分钟CT值为1.6;

笔者曾与国内某矿泉水企业用HACCP体系评价臭氧和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对矿泉水生产加工中的消毒效果目标微生物包括铜绿)。利用臭氧消毒时最佳消毒条件为臭氧浓度为0.6 mg/L、持续通入臭氧时间为12 min,水样微生物合格率方能达到99%,而此时的溴酸盐已远远超标并且国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臭氧浓度控制0.2ppm以下水体溴离子浓度较高时臭氧添加浓度更低这势必要求我们在臭氧之外寻求其他有效杀菌控制手段

大多数一线企业铜绿假单胞菌及微生物控制水平较好个别一线企业及较多二线企业在微生物控制和溴酸盐控制上仍然没有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实际上紫外线是铜绿控制非常有效的手段铜绿灭活的紫外线D10值仅为5.6 mJ/cm2; 紫外线D10值反映的是特定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即微生物被灭活90%时所需要的紫外线剂量铜绿D10值低于大多数常见微生物但是紫外线照射剂量一定要正确选择在铜绿及微生物控制水平较好一线企业总体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水源保护

在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企业水源保护和打井过程中的保护整体比较规范科学由于地下水处在一个缺氧环境不利于微生生长大多数原水中的微生物来源于取水过程本身的二次污染在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天然水生产企业在取水源头即采用紫外线作为源头在线控制手段降低后端砂滤活性炭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压力

水处理车间环境控制

基本能做到车间地面干燥无积水水处理过程整体密闭在南方某水厂调研时就发现该客户水处理车间积水较多而且砂滤敞开式设计原本各项微生物指标为零的地下水经过砂滤活性炭后微生物不可计数铜绿假单胞菌也达到每百毫升数百个原本用来提升水质口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二次污染重灾区

管路CIP(原位清洗SIP(原位灭菌

尽管绝大多数新建水处理线采用了密闭系统理论上只要水源没有二次污染后端水处理过程特别是已经采用热水或蒸汽原位灭菌的企业可以很好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实际上水处理系统是不可能绝对密闭的很多水罐砂罐和活性炭罐都是通过呼吸器与大气连通避免气阻这个就是微生物侵入系统很好通道因此间些性热水或蒸汽消毒是非常必要的也能同时提升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高剂量紫外线消毒作为主要消毒手段

大多数企业由于溴酸盐控制压力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化学品使用的企业理念企业品控允许的臭氧投加浓度非常低均采用物理的紫外线杀菌手段而且根据不同控制点的风险采用了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四川省瓶罐装饮用水行业协会

2017915


分享